当前位置: 首页>> 青职新闻>> 教工文苑>> 正文
“一杯水”中的高职课程改革
发布日期:2014-04-15 00:00:00 来源:旅游学院 那英志
  就这“一杯水”来说,如果一个人知道“水”的分子式H₂O,水对人体的影响,但他从不曾想过去倒一杯水——这是所谓的“知识本位”。(之所以说是“所谓的”知识,是因为上述的这种知识是近代心灵-世界二元对立哲学的产物,即认为“知识”是先验的、确定的、是不依赖主体而存在的,也就是课本上的显性知识。)
  另一个人,学了N多的倒水技能,倒水的姿势、杯中水的高度、盛水的器具等等,这就将“人的行为”引入了课程系统。然而“会”了就一定做吗?怕未必。第一个故事里那位同学听到指令说:开设备,就按了一下投影仪的电源键,他不会开电脑吗?不会连线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职责就是“开设备”,他的脑海中的焦点就是执行这个动作,却忘了做这个动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也就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到位”。
  相反,如果一个人理解自己的职业使命是“关心”并帮助别人,会有什么不同呢?
  实际上周日的故事恰恰还有后续,课间的时候我对班上的同学讲了投影仪故事的前半段,然后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组织一个会议,当我说请你开一下投影仪的时候,我的目的是什么?你的任务是什么?是不是按一下电源就可以了?同学们几乎立刻就反应过来,当然不是,应当是要PPT可以清晰投影到幕布上,能进行展示。我的本意只是就事论事,于是讲完就出去休息了,几分钟后当我再回来,看见两位男同学在忙碌,电脑屏幕已显示信号,不一会儿投影仪的图像也方方正正地投射到幕布上。
  我的感想是:当一个学生理解了“CARE(关切/关心/关爱)”是自己职业(专业)的使命与任务,那么当他遇到问题,即使暂时不懂、不会,他也会在使命、价值观的驱动指引下“主动”去弄懂、去学习、去完成。不理解职业的使命,技能就只是机械的动作,有技能也只是机械的人,而不会自我发展。
  所以,什么是价值本位的课程?
  正如讲能力本位不是说不要知识了,而是说要从能力的视角学习、应用知识,价值本位更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让学生围绕着职业的核心价值,学习、应用知识、技能。价值本位的课程中,具体的知识、技能仍然是课程的要素,但不再是课程的根本、核心、目的,而是实现职业使命、价值观的载体、手段。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只告诉一个人要学会开车(能力),却不告诉他目的地是什么,那么他可能车开得很好,但是只能沿着公路一直开,直到路的尽头,有一条河,他只能停下,然后徘徊四顾心茫然……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告诉一个人他的目的地是“罗马”,那么他也可以选择开车,不同的是,当遇到一条河,他知道自己可以到渡口坐船,或者沿河徒步,或者下河游过去,甚至造一个热气球飞过去,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目的地,他就不会为一条路所限,此路不通时,他会主动探寻第N条路。

高职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发“愤”?
  子曰:不愤不启。愤,即心求通而未得。学生有了想弄懂的愿望、冲动,才去引导他。否则,在学生缺少学习动机情况下教,就近似于一个人不觉得饿,却给他往嘴里塞大馒头。所以,课改首要的是让学生感到“愤”,发自内心地“求通”。
  如何让学生发愤?
  西游记中的唐僧,作为师父,他从没教孙悟空什么技能,但是他坚持不懈地让猴哥理解去西天取经的最终使命是“普度众生”,并使之认识到这关系到他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修成正果”,终于让猴哥从无奈跟从转变为自觉自愿。此后的孙悟空一路逢山开路,降妖除魔,遇到难题,主动寻找解决办法,甚至放下当年齐天大圣的高傲,主动发展与各界的关系,情商也显著提高,这一切都源于“普度众生”带给他的使命感驱动和对理想自我(“成佛”)的认同。
  不止是唐僧,当今世界的优秀企业也莫不如此。丽兹卡尔顿在新员工入职时,会播放一个短片:片中展示了全球各领域最杰出的1%的顶尖人才,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体育明星,在最后是丽兹的服务明星,他们骄傲地说:我们是全世界最顶尖那1%的服务人员!一百年来丽兹一直传承的座右铭是:“我们是为淑女和绅士提供服务的淑女和绅士”。所有这一切都是让员工认同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并为此感到荣耀。
  当一个员工把“一杯水”只当成一杯水,他心里可能想,倒水谁不会,这么没技术含量,好无聊。他不明了为什么要做,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做,最后就只有等到指令才做。既然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自然“学”的时候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相反,当他知道“这杯水”不止是一杯水,而且承载着价值、意义,传递着“CARE”,他就有了去“做”的内在动力,而他所能做的也将远远不是倒一杯水。
  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的新加坡和欧洲的德国都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2011年的秋天,新加坡教育部提出要将原本的“能力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而德国人却从来不讲价值本位。
  但那是因为职业使命与价值观对德国人而言已经如同空气一样重要到了意识不到的地步。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黎明。16世纪以前只有“教士”的职业才是神圣的、有意义的,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赋予了所有“职业”以神圣意义和使命感,所有的职业在上帝面前,都具有同等地位。“我们就是扫地、打扫卫生间,也是为了神的荣耀”。当人们带着神圣感从事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对自己生命和工作的巨大热情和忠诚敬业精神,做最好的商人、最好的水手、最好的工人、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职员……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指出: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促成了欧洲近代化的发展。今天宗教的影响已经衰落,但是职业使命、价值观的认同却已经融入了德国的文化,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根基。
热点文章

半岛电子足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邮政编码:266555
鲁ICP备17008831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064

Baidu
map